连续3个月运行在枯荣线之下后,三大指数重回扩张区间。1月31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,1月,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、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.1%、54.4%和52.9%,高于上月3.1个、12.8个和10.3个百分点,三大指标均回升至去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,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。
业内专家分析指出,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,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巩固。
(资料图)
制造业供需两端同步改善
2023年第一个月,制造业PMI五大分类指数悉数上升。其中生产指数为49.8%(较上月+5.2%),新订单指数为50.9%(较上月+7%),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.6%(较上月+2.5%),从业人员指数为47.7%(较上月+2.9%),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7.6%(较上月+7.5%)。
“制造业供需两端同步改善。”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指出,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.8%和50.9%,高于上月5.2个和7个百分点,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,但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,生产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。
从行业情况看,农副食品加工、医药、通用设备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9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,其中医药制造业产需增长明显,两个指数均升至65%以上高位景气区间。
市场情况传导至企业本身,企业信心明显增强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.6%,高于上月3.7个百分点,升至较高景气区间,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。从行业看,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0%以上高位景气区间,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增强。
服务业结束6个月回落走势
非制造业商务活动中,春节假日消费市场回暖,服务业成最大亮点。1月,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%,结束连续6个月回落走势,升至扩张区间。
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21个行业中,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,其中铁路运输、航空运输、邮政、货币金融服务、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%以上高位景气区间;同时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、住宿、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24个百分点以上,重返扩张区间。
“这表明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,市场活跃度回升。”赵庆河分析称,从需求看,新订单指数为51.6%,高于上月14.2个百分点,升至扩张区间,服务业恢复发展动能有所增强。从预期看,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.3%,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,升至近期高点,企业预期向好。
“服务业的大幅好转,主要同疫情冲击消退有关。”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,根据百度搜索指数,去年12月17日“发热”搜索量为阶段高点,今年1月之后已回落至正常区间,显示出疫情已经见顶回落,经济社会运行逐渐趋于正常化。
扩大需求仍是未来关键
“1月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,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与2022年12月相比发生明显积极变化。但同时也要看到,1月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仍然较多,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,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巩固。”赵庆河表示。
就赵庆河提到的需要巩固的经济恢复发展基础,北京社科院研究员、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认为,一是经济社会秩序,包括整体物资的运转秩序、供求秩序,需要将前几年受国内外众多黑天鹅事件影响的各种秩序恢复正常;二是产业链安全,尤其是国内几条核心产业链如高端制造业、服务业、金融和农业等,保障这些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零部件安全可控;三是市场信心的恢复,这有赖于各种方针政策的延续。
市场需求不足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。王鹏建议,在扩内需上,一要贯彻落实此前中央到地方扩内需的各种规划和指导意见,二要联合各种企业、平台,发消费券、办各种活动来拓宽消费场景;在稳外需上,一要练内功,提高产品性价比和竞争力,二要加强自主研发,向全球产业链上游推移,提高在价值链上的地位。
“春节后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,后续将产生很多实际需求,使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获得更多订单。”王鹏称。
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